為貫徹落實《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 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17〕26號)精神,增強寧夏農業農村發展科技支撐能力,根據寧夏科技體制改革要求和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需要,按照“圍繞產業、聚焦瓶頸、重點突破”的原則,現就公開征集201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重點)科技項目及承擔單位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重點研發任務
圍繞支撐寧夏“一特三高”現代農業發展,提高特色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產業轉型發展新動能,聚焦產業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問題,引進集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研究開發具有顛覆性、突破性、關鍵性的技術、產品和模式。
(一)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轉型發展關鍵技術研究
1.種植業
(1)寧夏枸杞、葡萄、瓜菜等特色優勢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集成創新環境調控、生物與物理防控,配套栽培優化等技術,突破綠色安全防控技術瓶頸,創建生產全程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2)馬鈴薯加工廢水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創新馬鈴薯廢水利用理念,開發馬鈴薯加工廢水肥料化利用技術與裝備,創建馬鈴薯加工廢水“液體肥+綠色種植+商業服務模式開發”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統一。
(3)馬鈴薯、蔬菜等作物連作障礙防治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針對寧夏地區菜田連作障礙逐年加重的突出問題,研究突破菜田土壤生態系統生物調控與修復技術、菜田連作障礙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控技術,創建制度化、區域化的主栽作物連作障礙整體解決方案,開發重大產品,構建菜田土壤健康保育體系。
(4)鹽堿地草牧業一體化技術創新與示范。開展高耐鹽堿牧草新品種引選、節水控鹽高效栽培、精準舍飼養殖等技術研究與模式創新,創建“改鹽、增草、興牧”草畜一體化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
(5)耕地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研究篩選具有高效利用光熱水土資源、適應農機農藝一體化和易于大面積推廣的“一年兩熟”后茬作物,突破麥后復種作物主推新品種,創建糧飼協同、種養一體的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糧、經、飼”一體化發展的耕作制度,為寧夏畜牧業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2.養殖業
(1)規?;B殖場重大疫病防控與凈化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研究開發針對寧夏不同動物疫病、凈化階段和控制目標的凈化技術,開展現代生物技術在疫病凈化中的創新應用研究,創建規?;B殖場疫病防控與凈化技術體系及管理模式。
(2)本地化飼料資源開發利用與高效標準化飼養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針對寧夏優質飼料短缺和本地化飼料利用不足的突出問題,重點開展綠色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突破粗飼料及農副產物營養化、精細化調制加工技術,創建符合寧夏實際和特色的高效飼養標準,創制重大產品,建立現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
(二)種養殖廢棄物綠色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配套裝備開發
(1)針對寧夏發展綠色養殖業的要求,引進和篩選國內外最新的牛(羊)糞污綠色高效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成果,開展養殖設施與設備優化技術研究,集成創新養殖糞污處理技術與工藝,開發廢棄物肥料化利用技術,構建成本適中、技術先進、標準成套、切實可行的養殖廢棄物工程化、生態化、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體系,促進寧夏畜牧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
(2)針對寧夏種植業秸稈和林果業廢棄枝條利用轉化率低的突出問題,引進和篩選國內外最新的種植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成果,研究突破廢棄物飼料化和肥料化關鍵技術,創建區域化、生態化、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體系,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綠色發展。
(三)肥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
聚焦寧夏菜田連作障礙和優質糧食作物肥藥效果下降、面源污染加重等問題,重點開展菜田連作障礙防控、化肥氮磷減施增效、化學農藥減量控施機理與調控途徑及耕地地力影響化肥農藥利用機制研究;研究開發高效緩(控)施肥等新型肥料、化肥替代減量技術、化學農藥替代技術、高效施肥施藥技術;研究突破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和主栽作物綠色化全營養專用肥,構建優質糧食作物和露地蔬菜化肥農藥減施與高效利用技術體系,形成區域化、簡捷化的技術標準(規程),創建生態、綠色化肥農藥減施與高效利用技術模式。
(四)智慧農業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
1. 農田種植數字化系統集成研發與示范
針對現代特色農業集約化生產需求,融合遙感監測、農田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遠程精準采集農田信息、土壤墑情養分、作物長勢、病蟲害等信息,集成研發農田多模態信息監測、綜合信息高效優化和決策、智能精準化農田作業系統控制等技術,創建寧夏枸杞、葡萄、露地瓜菜和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過程智能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精準耕整地、水肥一體化、養分自動管理、病蟲害智能防控、農情自動監測、產量監測預估和農產品質量溯源,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2. 規?;B殖場智慧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針對寧夏規?;B殖場發展升級中的科技需求,重點研究開發養殖環境監控、生產性能監測、飼料生產加工與精準飼喂、廢棄物自動處理、疫情監測預警等養殖信息快速獲取技術、精準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決策系統;集成創新養殖關鍵環節智能化技術與設備,開發重大產品,構建現代化養殖場生產全過程智能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提高養殖場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率。
(五)現代智能化農機裝備研制與示范
針對寧夏中南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中適用農機裝備供給不足的突出矛盾,集成機、電、液一體化和傳感器等技術,研究開發檸條高效安全采收智能機械和檸條飼料加工多功能一體化智能裝備;開發復雜山地馬鈴薯簡捷化收獲專用裝備,提高馬鈴薯采收效率。
(六)寧夏南部山區生態經濟型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圍繞寧夏南部半干旱半濕潤山區生態林草建設、山地高效農業開發和脫貧攻堅重大科技需求,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林草種質資源,引選生態經濟型林草優新品種,研究開發適宜不同生態類型區的品種配置技術、草牧一體化技術和管理模式,創建山地現代生態高效林草產業發展技術體系,引領支撐寧夏固原市“四個一(一棵樹、一枝花、一株苗、一棵草)”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實現山綠與民富、生態與經濟有機統一。
(七)瓜菜花卉優新品種引進篩選與配套栽培技術集成創新
圍繞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轉型發展需求,廣泛搜集國內外瓜菜和花卉“優新特異奇”品種,篩選具有抗病蟲、抗旱、耐鹽堿、適應性強、優質豐產等特性的設施與露地瓜菜、盆栽與鮮切花卉新品種;精準對應產業布局和細分市場需求,研究確定區域化主推品種,建立生產技術規程,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自治區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進行集中示范。
(八)寧夏綠色節能民居建(改)造與環境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圍繞寧夏山川不同區域綠色宜居村鎮建設重大科技需求,開展村鎮新建住宅功能提升、裝配式節能住宅建造、新型生態建筑材料與部品等技術研究;開展村鎮生活固液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構建寧夏綠色宜居住宅建造技術體系和標準,創建村鎮生活廢棄物生態安全處理技術和模式,為寧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示范樣板。
(九)其他高新技術引進集成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
除以上方面外,引進集成創新能夠引領支撐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能夠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村繁榮發展的前沿性、顛覆性高新技術;引進轉化先進成熟適用,能夠顯著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的科技成果。
二、征集條件
1. 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區內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并采用東西部合作、產學研融合的模式聯合申報,簽訂合作協議。
2. 項目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堅實的工作基礎和較強的技術優勢;區外合作單位具備國內相關領域一流研發水平,掌握國內相關領域前沿技術并具有整合國內優質科技資源的能力。
3. 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申報時須出具科研誠信承諾書,無不良信用記錄。
4. 申報項目的負責人在相關領域內具有較高技術水平。
5. 區內外項目(課題)負責人主持省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原則上不超過2項(含本次征集項目),計劃任務書執行期(包括延期后的執行期)到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項目(課題)不在限項范圍內。
三、申報要求
1. 項目設計。申報單位緊緊圍繞重點研發任務,聚焦重大關鍵技術需求,自主選題,自行設計項目名稱、研究任務、考核指標和起止年限??己酥笜司o扣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注重成果轉化落地應用,開發的重大產品應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性。項目申報單位可針對研發任務中某一方向或某一類關鍵技術申報項目,也可組織多專業多學科圍繞某一項研發任務聯合申報項目,研究任務和技術路線嚴禁與以往科技項目重復雷同。項目首席專家和課題主持人實行區內外雙首席、雙主持制。
2. 預算編制。項目經費預算需符合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經費預算合理;以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企業應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管理運行規范,自籌經費不少于申報項目總經費的70%。
3. 成果管理。項目實施獲得的知識產權歸項目參加單位共同所有,成果轉化形成的收益由知識產權所有方協商分配。
4. 申報方式。申報單位通過寧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系統網址:http://info.nxkjt.gov.cn/;項目類別為:“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區內外征集項目”)注冊申報,一并提交項目申請書、預算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附件(項目合作協議、技術轉讓合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區外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成果登記證書、專利證書等)。
5. 項目評審。申報項目經寧夏科學技術廳形式審查后,委托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組織專家評審。
6. 申報時間。網上申報截止時間2018年9月15日下午18:00。
四、聯系方式
業務管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
聯 系 人:趙雙象 0951-5015825 5032556
技術咨詢: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
聯 系 人:王常紅 0951-5011204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18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