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但仍面臨技術、效率、成本、市場等多方面挑戰,破解的關鍵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
基本內涵
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是以新能源核心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新能源生產要素優化為抓手、以新能源全產業鏈躍升為導向的一種新型生產力,是全面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力量。
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外在表現是“新”。通過新質生產力,催生新能源產業的新技術、新要素、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其內在追求是“質優”。通過新質生產力,降低新能源產業的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新能源產業的轉換效率和經濟效益、激發新能源產業的市場活力和競爭能力。其本質屬性是“先進生產力”。通過新質生產力,實現新能源產業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組合優化,從而提高新能源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主要特征
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代表著更高技術水平、更高轉換效率、更高供應質量、更高管理水平、更高經濟效益等,具備以下五大重要特征。
——戰略引領。將引領新能源技術創新變革,突破基礎材料、核心部件、先進工藝、專用軟件等技術瓶頸。將引領新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新能源之間、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時空優化配置。將引領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新能源產業多技術融合、上下游融合和跨領域融合。
——創新驅動。以創新發揮新能源產業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組合的乘數效應。以創新促進新能源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以創新促進新能源供應鏈向協同化、柔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以創新促進新能源價值鏈向高值化、多元化、全球化方向發展。
——數字賦能。要求新能源產業的勞動者具備數字化技能,勞動資料具備數字化功能,勞動對象具備數字化屬性。通過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數字賦能,促進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協同發展,新能源與電網、負荷、儲能協同發展,新能源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新能源企業技術、業務、管理、商業模式等創新,提升新能源企業核心競爭力。
——綠色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勞動對象是綠色產業,其培育的就是綠色生產力,能夠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綠色動力來源,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要求增加新能源裝機容量、提高新能源轉換效率、提升新能源配置效率和擴大新能源上網電量,四者同向發力,形成促進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
——質效雙升。此前,新能源產業呈現的是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低效益的粗放式發展方式,而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追求的是新能源產品和服務的優質化、轉換和配置的高效化、生產和管理的精益化。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能夠大幅度提高新能源裝備質量、新能源發電質量、新能源服務質量、新能源轉換效率、新能源消納水平、新能源經濟效益等。
發展路徑
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整體謀劃、協同推進,關鍵在于構建“一體為主、四翼齊振”的發展格局?!耙惑w為主”指以新能源科技創新為主體,“四翼齊振”指推進新能源產業新型勞動者、新型勞動資料、新型勞動對象和新型生產關系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動力。知識創新方面:一是加強新能源規劃、開發與利用等方面基礎知識的創新。二是加強新能源與傳統能源、電網、儲能、氫能等多領域融合發展的交叉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方面:一是補短板。聚焦新能源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電力電子設備主動支撐技術、新能源并網穩定控制技術、新能源設計仿真軟件等關鍵技術攻關。二是鍛新板。加強高空風能發電技術、第四代太陽能電池技術、微生物燃料電池、可控核聚變等顛覆性技術攻關。管理創新方面:加強新能源企業戰略、組織、文化、運營等領域管理創新,提升新能源企業管理效能。
——新型勞動者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主體。新型勞動者需要具備更高的素質和技能。為此,應重點提升四個方面能力:一是提高知識融合能力。能夠融合材料科學、能源與動力、電氣工程等交叉學科知識,為解決新能源問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二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能夠主動求新求變,善于利用新技術和新工具解決新能源發展中的難點問題。三是提高數字技術能力。能夠依托先進數字技術實現新能源產業全環節、全業務、全要素數字化,推動新能源產業降本、提質和增效。四是提高實踐應用能力。能夠掌握新能源最新專業知識和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中。同時,能夠將最新科技成果及時轉化落地。
——新型勞動資料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新型勞動資料需要體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特征。為此,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傳統勞動資料升級改造。通過先進數字技術對新能源生產設備和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新能源產業生產效率。二是加大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研制力度,提高新能源產業產品質量。三是推廣應用巡檢機器人、清洗機器人、智能終端等智能設備,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生產和服務效率。四是積極打造數字化工具。數字平臺作為處理新能源業務的數字化工具,能夠提高新能源開發利用效率、降低新能源生產管理成本、催生新能源新業態新模式等。
——新型勞動對象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載體。新型勞動對象相對于傳統勞動對象需要拓展其內涵和外延。為此,應重點開展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拓展勞動對象的形態。新能源產業的勞動對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新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等物質形態,而是擴展至新能源信息、數據等非物質形態,后者的有效采集、挖掘和利用,可釋放新質生產力的效能。二是拓展勞動對象的范圍。將高空風電資源、光伏電池新材料、波浪能等納入勞動對象范圍,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潛能。三是拓展勞動對象的領域。將新能源產業勞動對象拓展至虛擬電廠、能源互聯網、綜合能源服務等新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動能。
——新型生產關系是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的保障。為此,應重點深化4個環節改革:生產環節,打破新能源企業與其他企業間的邊界,共建新能源產業生態圈,促進新能源產業生產方式變革。分配環節,完善新能源產業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合理體現各類生產要素的市場價值。交換環節,產品交換的前提是對價值的認可,完善新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充分反映綠電的電能量價值和環境價值。消費環節,增強企業綠電消費意識、完善綠證綠電交易機制等,進一步提升綠電消費水平。(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