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綠色制造 > 展示大廳
-
綠色園區
30個 -
綠色工廠
247個 -
綠色產品
4個 -
供應鏈
15個
-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洛陽高新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 隨著高新區建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大,市委、市政府分別于2001年、2006年、2017年將原屬澗西區的孫旗屯鄉和原屬洛龍區的辛店鎮、豐李鎮整建制委托高新區管理。 目前高新區共托管一鄉、兩鎮、一個街道,區域總面積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建區以來,高新區自主進行了六期開發建設,已開發面積達24平方公里。 -
濰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于1991年。 1992年3月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年11月,正式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2月,國家科委正式授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銘牌。 濰坊高新區是全國11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位于山東省濰坊市,面積107.38平方公里。 現形成了以光電園、生物園、軟件園等10大特色園區、26個省級以上產業化基地為載體,以濰柴力、福田汽車等龍頭企業為引領,一批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為支撐,3D打印、測繪地理信息、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曾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被科技部評為“國家高新區建設20年先進集體”。 -
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田營產業園
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田營產業園組建于2005年,是以再生鉛循環利用、蓄電池制造為主導的專業園區,2006年實現產值17億元,稅收3700萬,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到2012年,園區通過強化組織領導、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和產業鏈條延伸,全年實現產值140億元,上繳稅收5.3億元,成為阜陽市首個百億產值園區。 截止2016年底,園區建成區面積達3.6平方公里,年回收加工廢舊電瓶量約占全國市場的1/3,生產極板和蓄電池量約占全國市場的1/5,入駐企業20余家,擁有職工近萬人,形成了再生鉛冶煉、極板蓄電池生產、鉛化工和塑料加工四大產業板塊和“進來一只舊電瓶、出去一只新電瓶”的產業鏈條,是全國規模最大、鏈條最完整的再生鉛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
廣德經濟開發區
廣德經濟開發區于2002年啟動建設,2006年獲批省級經濟開發區,2009年獲批省級臺灣工業園,2013年申報待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以來,園區相繼榮獲“省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省兩化融合示范區、省印制電路板特色產業基地、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印制線路板行業優秀服務園區”等多項殊榮,在長三角發展論壇上連續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并榮獲“最具投資潛力獎”,強勢挺進全省開發區第一梯隊、綜合競爭力前20強。 園區總體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建設,截止目前,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40余億元,其中一二期22.5平方公里全面建成,三期高新起步區、祠山崗城市副中心雛形初顯,九年一貫制濱河學校、農貿市場、pcb污水處理廠、標準化廠房、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生產生活性配套設施投入使用,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日趨完善,一座宜業宜居的工業新城正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園區現有投產企業260家、在建項目69個。 2010年,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定位,著力打造以成套裝備制造業、汽車零部件為代表的機械制造和以pcb(印制電路板)為代表的信息電子兩大主導產業綜合功能園區,并專項規劃1605畝的pcb產業園(一期)和3000畝的汽摩配產業園兩個專業園區。目前,pcb產業園已落戶企業50余家,30余家企業順利投產,已形成集玻纖布、玻纖紗、覆銅板、印制電路板成品運用為一體的全領域產業鏈,待園區全面投產達效后,預計年產值超120億元、稅收超7億元,將成為長三角領先、全國一流的印刷電路板生產基地;汽摩配產業園簽約落戶企業78家、投產企業60余家,已基本形成汽車發動機配件、汽車軸承、傳動系配件、制動系配件、行走系配件、橡膠密封減震件、汽車電子等全產業鏈集群,同時以涌誠機械、磐石油壓、廣正電氣為代表的智能化成套裝備產業和以永高塑業、森泰木塑、科藍特鋁業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正加快集聚壯大。 “十三五”期間,園區將著力打造pcb、汽車零配件、新材料、智能化成套裝備“四大板塊”經濟,培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生產性服務業新型業態,積極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基本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實現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超700億元,規工產值突破5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億元,全面創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
江蘇東臺經濟開發區
江蘇東臺經濟開發區創建于2002年,200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位于市區北郊,距市區2公里,管轄面積為76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區,東區規劃建設面積為59.33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沿海高速以西、通榆運河以東、十一淺以南、川東港以北;西區規劃建設面積16.67平方公里,四至范圍為:通榆河以西,串場河以東,丁溪河以南,振興路以北?!?2012年東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定了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的工作目標,編制了建設規劃,于2013年12月獲得了江蘇省環保廳、商務廳、科技廳的批準?!?2015年,開發區被評為江蘇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區,同年,榮獲首批綠色發展優秀開發區稱號,全省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排名蘇北第一。 -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鎮江新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鎮江主城區“一體兩翼”功能布局的“東翼”??偯娣e22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3萬人。下轄丁卯、大港2個街道和丁崗、大路、姚橋3鎮。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0億元、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01億元、同比口徑增長0.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工業應稅銷售增長15%,產業類實際利用外資4.9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城鄉居民“兩個收入”分別達到44038元、21616元;在商務部最新組織的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位列第29位,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列全省開發區第6位。 -
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
泰興經濟開發區位于江蘇省泰興市西部,依江而建,成立于1991年,1993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是江蘇省沿江地區重點發展的15大園區之一,其中,化學工業園于2002年4月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精細化工(泰興)開發園區。區內配套功能完善,綜合環境優越,重點發展氯堿化工、醫藥農藥中間體、染料顏料、油脂化學品、生物能源、電子化學品、化學助劑及其他精細化學品等產業。來自新加坡、荷蘭、法國、德國、美國、以色列、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投資項目相繼落戶。2008年12月,泰興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城區科技工業園區劃歸經濟開發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該園位于泰興城區西北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規劃面積9.3平方公里,園區已實現“七通一平”,其中工業區7.3平方公里,商貿區2平方公里,工業區重點發展IT、IA、光電科技和食品、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等產業;商貿區以房地產、商貿、物流、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為主。2010年4月,經江蘇省、泰州市政府批準,泰興市對部分鎮實施區劃調整,將原馬甸鎮與濱江鎮合并,設立新的濱江鎮,調整后的經濟開發區(濱江鎮)行政區域面積129.59平方公里?! √┡d經濟開發區按功能定位分為“四園一中心”,即:化工產業園、化工裝備制造園、高新技術園、港口物流園、行政商務中心,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形成特色鮮明、產業配套、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園區?;ぎa業園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主要圍繞氯堿、油脂、醫藥(農藥)等產業鏈,搞好前伸后延,吸引世界500強和國字號大企業落戶,做大做強醫藥農藥產業板塊、染料產業板塊、油脂產業板塊和電子化學品產業板塊,力爭3年內規模達到700億元?! 』ぱb備制造園主要為化工園區內企業配套,實現化工企業關鍵裝備的國產化、高新化。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3年內力爭形成100億元的規模。高新技術產業園主要依托原泰興城區工業園,定位為非化工區,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3年內力爭形成100億元的規模?! 「劭谖锪鲌@區目前已聚集了三木、聯成等5家較大規模的物流企業。根據規劃,將對現有物流項目進行有機整合,北區主要以化工物流為主,中部主要以油脂物流為主,南區計劃以綜合物流為主,最終形成三個特色明顯、各有側重的物流集聚區,力爭在3年內形成100億元的交易額。行政商務中心位于開發區內沿江高等級公路以西,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 -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成立于1993年,位于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2011年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區域面積153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戶籍人口28萬?!?經開區堅定不移追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大力推動主導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新興產業向規?;?、科技成果向產業化發展,形成以機械裝備、綠色能源、特種紡織等制造業為支撐,以商貿物流、服務外包、軟件動漫等現代服務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打造智能裝備、再制造、機器人、綠色能源和照明、智能電網、芯片等六大產業集群?!?經開區地處全球經濟最活躍、交通最便捷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經過20年自身發展,經開區成功跨入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躋身“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園區”前10強、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3名。 -
上?;瘜W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瘜W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上海市南端、東海之濱杭州灣北岸的上?;瘜W工業區,橫跨金山和奉賢兩區,規劃面積29.4平方公里,管理面積36.1平方公里。園區以石油和天然氣化工為重點,發展合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石油深加工產品,構建乙烯、異氰酸酯、聚碳酸酯等產品系列,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循環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996年8月12日,市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決定建設上?;瘜W工業區;同年9月28日上?;瘜W工業區一期圍海造地工程正式啟動,拉開了化工區建設序幕。經歷了"九五"期間的艱苦創業、"十五"期間的全面建設和"十一五"期間的深化發展,目前,上?;^內基礎設施完備、公用配套齊全、管理服務便捷,英國石油化工,德國拜耳、巴斯夫、贏創德固賽,美國亨斯邁,日本菱優化工、三井化學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和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橋石化、華誼集團等國內大型骨干企業落戶?! ∩虾;瘜W工業區的建設發展,通過借鑒世界級化工基地建設經驗,根據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國內首創了"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安全環保和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開發管理模式。目前,上?;瘜W工業區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上、中、下游產品鏈,產品之間的關聯度達到80%以上。園區堅持"以最嚴格的管理,建設安全的化工園區"為目標要求,建立了規范、高效的安全監管體系。同時,園區依照《上海市化學工業區管理辦法》,依法行政,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打造良好投資環境,極大地促進了園區又好又快的發展?! ∩虾;瘜W工業區的開發建設方興未艾,在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上?;瘜W工業區將對標世界一流、積極創新實踐,主動承擔上?;ぎa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責任,主動承擔帶動周邊化工園區產業升級改造的責任,主動承擔以化工區發展帶動周邊城鎮化建設的責任,力爭到2020年左右形成杭州灣北岸60平方公里化工產業帶,實現每年4000萬噸煉油、3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和近6000億元工業總產值;力爭到2030年,化工區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0億元,把化工區全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基地"。 -
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南接烏海市,北靠巴彥淖爾市西隔黃河與阿拉善盟相望,是內蒙古西部重要交通樞紐,距離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區400公里?!?園區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產業工人近3萬人,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培育的雙百億園區和沿黃沿線園區之一?!?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籌建于 1998 年,2001 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2014 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和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2015 年被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三部委列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7 年被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基地,同年被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列為內蒙古唯一的國家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基地。 -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1年1月,自治區黨委、烏魯木齊市委根據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于做大做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精神,作出開發區與頭屯河區“區政合一”決策。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國家級開發區,2003年國務院批準在開發區內設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于1961年建區,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工業區。兩區合并后,開發區(頭屯河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開發區(頭屯河區)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部,規劃管理面積480平方公里,現轄9個街道辦事處、68個社區,總人口27.4萬人。東靠高鐵新區交通樞紐客運站,北鄰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區內有全疆最大的列車編組站火車西站、全疆最大的貨物儲運站火車北站以及正在建設的三坪集裝箱中心站,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北站公路與蘇州路貫區而過,具有較強的對內吸引和向外輸出有利條件。 開發區(頭屯河區)是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行政區、兵地融合發展區、經濟合作區五種體系格局和新疆軟件園、新疆留學人員創業園、新疆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產業園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園區。區內注冊企業3600余家,其中重點企業588家,包括1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外資企業、13家區外及本地上市公司和15家“世界500強”、24家“中國500強”投資項目。有全國領先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另有三一重工、中國重汽、陜汽、新研股份、海螺型材、紅云紅河、中糧可樂、康師傅等眾多國內外著名品牌企業。形成了冶金、風電、食品飲料三大支柱產業,汽車、機械裝備、新型建材、現代物流四大主導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工程四大新興產業,以及全國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西北最大的冶金工業基地、西北新興的汽車及機械裝備制造基地、新疆最大的食品飲料加工基地、新疆創智商務總部基地、面向亞歐的國際物流及出口加工基地、面向中亞的軟件信息產業基地等“七大基地”的“三四四七”產業格局。2009年綜合投資環境評價指標在當時統計的55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32位,在西部13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4位。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9.2億元、工業總產值755.7億元、工業增加值116.7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21.5億美元、本級財政收入28.7億元,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16.7%、47.2%、23%、35.8%、14.5%。已成為自治區首府乃至全疆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 “十二五”期間,開發區(頭屯河區)將圍繞建設“中國21世紀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臺”發展愿景,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深入實施區域融合、向西開放、環境立區、創新活區、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文化凝區“七大戰略”,大力開展文化建設、能力提升、效能建設“三大工程”,著力打造全疆經濟、文化、人才“三大高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動向多功能綜合性園區轉型升級,把開發區(頭屯河區)建設成為首府乃至全疆改革開放的高地、科學發展的窗口、跨越式發展的排頭兵,成為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環境優美、宜業宜居、充滿活力的首善之區。預期主要經濟指標到2013年實現翻一番,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約7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400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近70億美元、地方財政收入9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6%以上。 -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銀川高新區始建于2003年4月,是一個以羊絨精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化園區。 2010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園區已形成了集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為一體的產業鏈,實現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初級產品向高端產品、貼牌產品向自主品牌、松散型經營向產業集群發展的“四個轉變”,集群效益日益顯現,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絨集散地和羊絨制品加工基地,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精品羊絨在靈武”的美譽。 園區先后榮獲“中國國際精品羊絨之都”、“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國家外貿出口轉型示范基地”、“國家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等稱號。 -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東部。在靈武、鹽池、同心、紅寺堡地區,有一個南北長130公里,東西寬50公里,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里的煤炭富集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已探明煤炭儲量273億噸,遠景儲量1394.3億噸,是一個全國罕見的儲量大、煤質好、地質構造簡單的整裝煤田,被列為國家13個重點開發的億噸級礦區之一。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分為3個分基地:寧東煤炭基地,寧東火電基地、寧東煤化工基地?;睾诵膮^位于銀川市靈武境內,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三大核心產業,機械加工、生物制品、建筑材料等相關產業和一大批輻射產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規劃區總面積約3484平方公里,東以鴛鴦湖、馬家灘、萌城礦區的邊界為限;西與白芨灘東界接壤,延伸到積家井、韋州礦區西界;南至韋州礦區和萌城礦區的最南端延省界的連接線;北鄰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東西寬16~41km,南北長127km。寧東基地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具有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發量大、日照時間長、冬春季風沙多等特點。年平均氣溫為6.7~8.8°C,年平均風速2.5~2.6米/秒,風能、太陽能開發潛力大。區域內主要有寧東鎮、太陽山鎮等6個鄉鎮,總人口約7萬人,農業人口約占1/4。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8130元。 -
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以寧夏惠農陸路口岸為核心,石嘴山工業園區為基礎整合組建而成。始建于1992年。1997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2005年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更名為“寧夏石嘴山工業園區”,是自治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2010年4月增掛“寧夏石嘴山陸港經濟區”的牌子。2011年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自治區級新型工業化(光伏·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光伏·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 [1] ??傄巹澱嫉孛娣e約120平方公里,分為產業、物流和生活三大區域。開發區內目前有工業企業32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家。已形成了能源化工、煤炭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光伏新能源、口岸物流等為主的產業集群。開發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60萬千瓦,2012年實現工業總生產值260億元,2009年至2011年連續三年位居自治區各工業園區、開發區之首。以惠農陸路口岸為核心,具有內陸口岸、貨物集散、商品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檢驗、物流信息服務等諸多綜合功能,輻射周邊地區,陸路口岸已成為西部地區鐵海聯運貨物進出的主要通道。 -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昆明經開區)地處昆明主城、呈貢區、長水國際機場三角區域中心,國批面積11.8平方公里(含出口加工區2平方公里)。2008年5月,實體化管理后,昆明經開區托管了阿拉、洛羊兩個街道,實際管轄面積擴大到156.6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約17.7萬人,常住人口約13.5萬人。 建區以來,昆明經開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依次經歷了艱辛創業、曲折探索、全面起步、跨越發展四個歷史發展階段。1997年以前,園區初創,昆明經開區在艱難中摸索前進,主要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征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立了管理機構,試探性地引進了一批項目,但開發建設進展并不快。1997年,市委、市政府做出《關于加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決定》,明確了昆明經開區的體制、職能、權限等,全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加快,機構部門職能逐步到位,管理體制也進一步完善,為下一階段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00年,借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東風,昆明經開區獲批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06年以來,昆明經開區實行了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與創新,為開發區的發展釋放出了空前的活力和空間,逐步邁入跨越發展的軌道,昆明經開區的開發建設也進入到了一個激揚奮進的時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昆明經開區已開發建成面積34.5平方公里,形成了以開發區管理服務中心為核心,信息產業基地、出口加工區等“一核七園”的發展格局,集聚了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和煙草加工及配套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是云南省唯一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出口加工區、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園區,在西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已經躍居上游水平。 2015年,昆明經開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320億元,同比增長12.34%;工業總產值404億元,同比增長5.76%;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增長9.4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7.01億元,同比增長17.4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81億元,同比增長9.55%;實際到位市外內資108.98億元,利用外資3.6億美元。目前,昆明經開區已然成為云南省最大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推動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示范區,在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時期,昆明經開區將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以及跨越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在制度創新、產業升級、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生態環保和黨的建設方面爭創新優勢,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爭一流,轉型升級上臺階,提質發展創新區”的發展目標,打造“創業、創新、創意”發展名片,把昆明經開區建設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和培育吸引內外資新優勢的排頭兵,成為實現科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的示范區,成為帶動城鄉統籌協調和城產融合發展的一流園區。 -
貴州甕安經濟開發區
貴州甕安經濟開發區位于甕安縣銀盞鎮,距縣城中心約3公里,前身為2010年12月經貴州省經信委批復成立的甕安工業園區,2012年5月,甕安工業園區經省人民政府批復設立貴州甕安經濟開發區。2013年5月在原規劃面積35.04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向北拓展了67平方公里,園區總規劃面積達102平方公里,規劃產值1149億元,規劃期為2010—2020年。后對規劃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將整個規劃分為現代商貿物流園、科教產業園、綜合配套服務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花都產業園、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六個板塊。根據甕安縣十三五“一城兩帶三組團”規劃,開發區規劃相應進行調整,形成“大工業經濟帶”,規劃面積增加至18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礦山開采區、基礎工業區、精細化工區、配套產業區、倉儲物流區、產城互動區、臨港工業區”八大功能區融合發展的現代工業立體空間布局。 -
璧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高新區于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首批27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高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園區和全國首批科技服務業試點,是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2016年,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納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 重慶高新區規劃建設面積74.3平方公里,其中:東區石橋鋪、二郎片區20平方公里,西區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54.3平方公里。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高新區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完善的配套體系。尤其是2010年10月以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自主創新、招商引資、產業發展、開發建設四大核心任務,提速打造重慶創新創業中心和重慶科學城,構建起石墨烯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高技術服務、現代商貿物流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質量效益有力提升,城市功能形象日趨完善,創新創業能力全市領先。 2017年,重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7%,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目前,重慶高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6%,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件;近四年累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是國務院1992年批準設立的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位于海南西北部的洋浦半島,現有面積31平方公里。2007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洋浦保稅港區,面積9.206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2.3平方公里已封關運作)。2012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調整了開發區四至。2013年10月,經省委省政府批準,儋州市三都鎮整建制劃入洋浦管轄,洋浦開發區規劃面積達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萬。 洋浦經濟開發區地處泛北部灣中心區域,北與廣西隔海相望,西與越南一衣帶水,毗鄰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周邊20多個港口距離200海里左右,是北部灣距離國際主航線最近的深水良港,是我國距離南海石油天然氣資源和中東石油最近的石油化工及油氣儲備基地,是中東、非洲油氣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節點。 -
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
惠州大亞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轄澳頭、西區、霞涌3個街道辦事處。陸地面積293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58%。海域面積(含海島)1319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9.19%,海岸線63.1公里,占惠州市的22.42%。常住人口20.85萬人,占惠州市的4.33%。2017年1-9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0.5億元,增長4.2%。規上工業增加值335.9億元,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213.5億元,增長64%,工業投資41.9億元,增長163.1%(剔除惠煉二期);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5億元。 --區位優勢明顯。大亞灣開發區地處廣東省惠州市南部,毗鄰深圳坪山新區,距離香港47海里、深圳市中心約60公里、東莞市中心約120公里,擁有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和城市依托,是珠三角東岸地區唯一的石油化工基地。 --交通便利快捷。航空方面,從大亞灣區到惠州機場只需30分鐘車程,到深圳寶安機場只需90分鐘車程,到香港國際機場只需90分鐘車程。鐵路方面,大亞灣至廈深鐵路惠州南站只需10分鐘車程,有效鏈接珠三角、長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形成東南沿海3小時經濟圈?;荽箬F路連接全國鐵路網,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公路方面,惠深沿海高速、惠大高速貫穿大亞灣,形成一縱一橫骨干路網,并與深汕、惠鹽、廣汕、廣惠、惠河等高速公路聯通。水路方面,擁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惠州港,已開通至東莞虎門、河北唐山、香港和臺灣的定期國際國內航線。 --產業基礎良好。依托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和中海殼牌95萬噸乙烯兩大龍頭項目,目前石化區已落戶項目共計79宗,總投資1678億元,石化上中下游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加上比亞迪、東風本田等一批電子、汽車企業帶動,大亞灣區已發展成為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汽車等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的珠江口東岸重要的臨港工業基地。近年來,大亞灣區把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措施,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取得較快發展。 --服務配套完善。大亞灣區始終堅持“政府營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發展理念,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流程,縮短辦理時限,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同時,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對企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出臺扶持鼓勵產業發展、科技研發、企業做強做大等系列優惠配套措施。 --生態環境優越。大亞灣區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在全市率先實現生態鎮、村全覆蓋。森林覆蓋率達43.7%。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入選5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為廣東省唯一入選項目。飲用水源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名列全省前茅。2016年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13,在前兩年大幅優化基礎上再改善1.6%,繼續居市區五個國控監測點前列。 中央、省、市對大亞灣的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大亞灣石化區被列為全國重點發展的石化產業基地,是廣東省唯一列入的石化產業基地,2014-2017年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省政府通過的環大亞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提出要在大亞灣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省、市對大亞灣提出要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產城人融合發展示范區的要求。當前,大亞灣區正按照中央、省、市對大亞灣發展的定位和要求,加快實施升級發展的“1523”行動【“1”是圍繞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產城人融合發展示范區1個目標定位;“5”是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城市更新提質、社會治理創新、生態文明進步和民生保障改善5大提升工程;“23”是落實23項重點任務】,實施轉方式、提質效、促共享“三大舉措”,著力打造經濟繁榮的活力灣區、環境優美的魅力灣區、幸福安康的和諧灣區“三個灣區”。 -
瀏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瀏陽高新區創建于2003年,總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7平方公里,已納入長沙市市區總體規劃和金陽新城重要組團,是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湖南首家全國首批綠色園區,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十大產業園區和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園區形成了智能制造、再制造“一主一特”產業格局,集聚了一大批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智能制造示范企業。2017年完成技工貿收入430億元、工業總產值40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3.5億元,持續保持在省級園區中的領先地位,在全省134個省級以上園區綜合排名中位列第八,已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園區搶抓“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戰略機遇,主動接受長沙省會中心輻射,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中部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目前聚集了宇環數控、華恒機器人、中鐵五新、佳能泵業、啟泰信息、天岳碳化硅、漢科德、博大機械、凱中電氣、信質電機、安靠電源等100余家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智能汽車零部件及物聯網企業,產品包含工業機器人、高精密度數控機床、碳化硅芯片、高端壓力傳感器、高揚程流體輸送水泵、港口自動裝卸設備、自動化設備、汽車及零部件、物聯網等。 園區是長沙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現有博大科技、長沙波特尼、義和車橋、長豐汽車零部件、信質電機、湖大艾盛等6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包括車架、車橋、油缸、傳動軸、座椅、電源以及汽車內飾件等上百個品種,與奔馳、三菱、大眾、菲亞特、福田、日產、日立、比亞迪、博世集團等知名整車企業及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配套。為適應新能源時代的發展,園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建立湖南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園,引進了安靠電源、蒙達新材料等十余家新能源汽車關聯企業,目前正在著力于整車企業的引進,致力實現汽車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園區著力推進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20多家知名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擁有60多個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科研平臺,努力將園區打造成高端、高新、高效的智能制造集聚區。園區依托金陽新城的全新定位,主動接受省會長沙的強力輻射,著力推進“園鎮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策略,高標準建設金陽新城核心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構建產業集群、要素完善、服務高效、活力迸發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智贏天下,新造未來。在物華天寶的瀏陽河岸,在人杰地靈的星城長沙,瀏陽高新區張開雙臂,集聚高端要素,廣結四海賓朋,在金陽新城開發建設的卷軸上,以智能制造為方向,以打造“千億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以雙向融城、創新驅動的大戰略,努力構筑“東中心”,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