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2019年度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都已出爐,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指標,但也有部分是“新鮮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標要求在目前大多數行業標準中均未提到,但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環境影響非常深遠,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溫室效應。至于溫室效應的危害,不用多說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爾尼諾現象等等,甚至是你在夏季提前開啟了空調也是溫室效應的體現。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331.43億噸,創下新高;同比增長率達到1.7%,自2013年以來新高。
根據研究機構推算,2018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100億噸,同比增長2.3%。占到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左右。從上述數據看,2018年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并不樂觀。按照2019年度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要求,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多少才能達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預測2019年GDP增長6.3%,計算可得2018年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1噸。按照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6%左右的指標要求,2019年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7噸,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速將控制在2.47%內。
如果在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變的情況下,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6.3%,因此,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原增加基礎上減少3.9億噸。
推動二氧化碳的減排,除了政府政策干預外,還需要市場發揮作用,碳排放交易就是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項市場機制。
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到現在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根據新華財經報道,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國9個碳市場共成交2.97億噸,成交額64.87億元,其中線上交易共計1.26億噸,成交額29.50億元。
4月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碳交易立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未來在全國推廣相信只是時間問題,那么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還會有一個怎樣的提升?
由于各行業碳排放交易推進情況不同,我們這里選取已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的發電行業進行簡要分析。
根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規定,發電行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管理。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重點排放單位范圍。
以上述標準,全國有1700家左右的發電企業符合重點排放單位,每年涉及排放二氧化碳總量超過30億噸,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國外一些國家的碳交易配額方式分為幾個階段,越往后,免費配額比例就會降低,每年線性減少1.7%~2.2%左右。這里假設國內到2025年碳交易市場初始配額為90%,拍賣比例10%。即到2025年,發電行業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二氧化碳量超過3億噸。
根據中國碳論壇等多單位聯合開展調查的《2018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全國碳市場的平均碳價預期為:2020年為人民幣51元/噸;2025年為人民幣86元/噸。
按上述數據計算,假設到2025年發電行業碳排放交易已全國推廣,那么2025年發電行業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將達到258億元。